探索交流分享到哪充值新云游房卡包(哪里有买新道游房卡包)

世界上最罕见地形(世界上最罕见地形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1、喀斯特地貌的特征

2、地球上有哪些罕见的自然奇观?

3、地球上都有哪些神奇的地质地貌?

4、世界十大喀斯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地形特征

6、地球面的罕见地形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碳酸钙+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2007年6月27日,正在此间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经过审议,同意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形成原理

  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

  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

  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

  3、地下水循环通畅。

  石灰岩(碳酸钙)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

  狭窄的垂直纵向竖井与这些河道联通,使地表水得已顺畅地经地下河流走。世界上的大洞穴,大多数都是喀斯特区。我们在照片中常见到的岩沟、天生桥、石灰岩孤峰、石林等,都是喀斯特区特有的地形。如果洞穴足够大且顶部接近地表面,则洞顶会发生坍塌。这样就会产生名叫落水洞的洼地。落水洞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常常合并成更大的凹陷,叫做坡立谷(俗称“天坑”),它常常是平底的,并由石灰岩中不溶残余特形成的土壤所覆盖。

  有些地区的石灰岩中不溶解物多一些,留下来的物质形成可以耕种的土壤。在一些降雨量很大喀斯特地区,所有降水都完全渗透到地下,甚至使那一地区连生活用水都难以找到。另一些地方,地表则可能会出现大泉,以河流的形式流过地表面,然后再次消失于地底下。

  种类

  按其发育演化,喀斯特地形可分出以下6种。

  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云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人传说而变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则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广西境内,经常可看到这种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称“神女镜”或“仙女镜”。

  根据不同分类原则,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按海拔高度分为:高山喀斯特、高原喀斯特、海岸喀斯特、海底喀斯特。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按发育程度分为:全喀斯特、半喀斯特或流水喀斯特。

  按水文特征分为:充气带喀斯特、浅饱水带喀斯特、深部喀斯特。

  按形成时期分为:化石喀斯特、古喀斯特、现代喀斯特等。还有生物喀斯特等。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和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包括漏斗、喀斯特盆地)等喀斯特负地形;

  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

  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喀斯特地貌有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的研究在科学理论上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利弊

  喀斯特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

  1.如有些地区因喀斯特发育使地表严重缺水,或在雨季时地表水来不及排泄,使一些喀斯特洼地积水成灾,影响农业生产;

  2.喀斯特洞穴导致坝区、库区发生渗漏;

  3.采矿或开挖隧道时发生涌水;

  4.喀斯特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导致地面的塌陷;

  5.路基或铁路建筑物遇地下喀斯特泉水受淹等。

  但是,喀斯特区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

  1.如喀斯特洞穴是地下水运动和贮存的良好场所,可利用洞穴作为地下水库,进行发电和灌溉;

  2.喀斯特泉水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宜于灌溉、饮用,且有承压性,便于开发利用;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的元素和气体,在医疗上价值很大;

  3.喀斯特区的矿产资源较丰富,尤以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的各种沉积矿产最为丰富。近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发现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4.喀斯特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世界和中国的分布

  喀斯特分布在世界上极为零散的地区,如法国的科斯、中国的广西、美国的肯塔基州等。

  中国几乎各省、自治区都有不同面积的石灰岩的分布,出露地表的总面积约有l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5%。被埋藏于地下的则更为广泛,有的地区累计厚度可达几千米。以至上万米。由此可见,喀斯特地形的研究对我国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整个西南地区石灰岩连成一片,分布最广,面积共达55万平方公里。其中尤以广西地区出露的面积最大,达12万平方公里,约占广西全区总面积的60%。贵州和云南东南部石灰岩的分布面积也约占该地区总酉积的50%。此外,广东、浙江、江苏以及四川盆地和鄂西山区等地都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

  广西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是别具特色的,这里除了部分的弧形山系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则分布着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尖锥状、宝剑状、柱状、塔状等形态各异、挺拔峻峭的石灰岩山峰。如果我们站在较高处放眼望去,只见群峰密集,气势雄伟,犹如苍蓝色的石头森林。它们纵横连绵达数百公里,而且各个山峰的高度都十分相近,构成了一个自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的峰顶面,在林立的石峰之间密布着一个个深达200~400米、直径不过100~200米的封闭小洼地。从广西西北部到中部,地形形态呈有规律的变化:峰顶高度依次降低,山峰密度逐渐变稀。同时,山间的封闭洼地高程也渐次下降,洼地规模也明显增大,由数个洼地联接成串珠状洼地。

  此外。不规则的长条形谷地则逐步过渡为较开阔的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地形。以山水甲天下著称的桂林—阳朔一带,就是一种喀斯特强烈发育的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这里是广西东北部峰林地形的主要部分,也是亚热带喀斯特地形的典型代表。

  与广西相邻的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发育的特点与广西喀斯特有显著的差异,其原因是云贵高原的地质条件比广西复杂得多,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层与非可溶性的砂页岩、火山岩交互成层,再加上褶皱紧密,断裂错综,因而形成许多独立的、大小不同且各具特点的可溶岩体,而不像广西那样是一个连续分布的、褶皱平缓和岩性比较单一的、巨大的可溶性岩体。在黔南、黔西南和滇东某些地段,也有大面积连续分布的碳酸盐类岩层,在几百万年前的第三纪也曾发育有热带、亚热带的峰林和孤峰平原等喀斯特地形,但因其自第三纪以后,云贵高原区地壳大幅度隆起,成为海拔1000~2000米以上的高原,这样就不再具备广西那种湿热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以溶解为主的喀斯特作用也就远不如广西那样能够强烈地进行,故其剥蚀作用相对较为突出,山峰一般具有浑圆、低缓的特点,溶洞分布也远不如广西那样普遍,峰林的陡峻程度也远比广西的峰林逊色。如今黔西安顺的峰林,云南路南的石林均为第三纪时尚未上升为高原前湿热气候条件下的产物,而不是现在凉爽的高原气候条件下所能形成的。

  中国现代喀斯特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气候分带现象,广西、贵州南部、湖南南部。云南东部和纬度比桂林更低的地区称为热带型,峰林地形是这一类型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标志;川东、鄂西山地和贵州高原大部分地区属温带—亚热带型,洼地、漏斗、竖井等负地形是本区的主要特征,江苏宜兴、浙江金华与杭州等地区的溶洞与石灰岩泉也可以归入这一类型;山西的太行山和部分吕梁山区、北京西山、山东西部丘陵等石灰岩零星出露地区属温带型,这里现代地表喀斯特作用比较微弱,地表水顺裂隙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河及石灰岩泉,如济南、太原等地的石灰岩泉便是典型的例子;在中国西部高山区及内陆干旱区则属于寒带型和干旱型,这里由于昼夜温度变化较大,往往引起石灰岩的崩解,溶蚀作用也就不十分明显了。

  对于喀斯特地形的研究,中国早在16世纪(明朝)就已经开始了,这要比外国早200年左右。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年),在畅游南北名山以后,曾于1637~1639年用两年的时间遨游广西、贵州、云南,对中国西南石灰岩分布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考察。他探索了100多个地下岩洞,并对石灰岩地区的地貌形态作了详尽细致而又朴实生动的描述,对它们的成困作了正确的科学解释。他写的《徐霞客游记》一书,可说是世界上研究喀斯特地形最早的一本书。

  [img]
罕见奇观有:

  1.间歇泉喷发前(Geysers Before Eruption),冰岛史托克:间歇泉喷发时非常迷人,但极少人见到过间歇泉喷发前瞬间的奇观。喷发前几分钟,水流汇集成一个巨大的水泡,罕见而离奇。

  2.斑点湖(Spotted Lake),加拿大: 斑点湖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奥索尤斯,湖水蒸发后,湖水中结晶的矿物质会形成睡莲状的圆圈,使得湖水看起来很新奇。富含矿物质的湖水呈现出不同色彩,不同圆圈颜色各异。

  3.蜘网田野(Fields of Webs):没错,你眼前是成千上万个蜘蛛网。成千上万只蜘蛛经过田野迁徙时,会留下大量巨大、错综复杂的蜘蛛网,每当这个时候澳大利亚的田野上就会出现这样的奇观。这种奇观只有在蜘蛛逃离洪水时才会出现。

  4.雪烟囱(Snow Chimney)北极地区:喷气孔通常是火山喷气的出口。在北极地区,火山喷气 腕表可以说是人们气质的一种体现形式,比起珠宝首饰金链子等饰品,腕表给人的感觉更加有格调,而且腕表品牌的不同,其背后的历史,设计,材质等也尽不相同,都一一体现了佩戴者不同的品味,因此对于男人而言腕表就是最好的珠宝首饰,低调不失奢华显现出佩戴者独特的品味。如佩戴时尚运动型腕表的男生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其一定是有趣且善于享受生活的。佩戴标新立异型腕表的男生绝对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非常有个性,拥有自己的想法。佩戴经典内敛型腕表的男生,其已经不需要用黄金钻石来证明他的实力了,腕表低调的精致,细微处透出的深厚内力。这种男人应该是豁达的,对生活有着独特见解。一旦离开出口便被冻住,最终火山口周围会形成巨大的雪烟囱。

  5.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s) 中国:这些鲜艳的岩层是红色砂岩以及矿物沉淀胶结余百万年后的结果。风雨侵蚀作用下,这些岩石形成柱、塔、峡谷、山谷以及瀑布的形状。

  1、精灵烟囱

  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几百万年前的火山灰覆盖了此处,雨水和风带走上面的灰尘,留下玄武岩。

  2、下龙湾

  下龙湾,位于越南。此处散布着石灰岩石柱,洞穴等。岩石被潮汐侵蚀了500万年。海湾里有超过1600座岛,大部分无人居住。

  3、撒哈拉之眼

  撒哈拉之眼,位于毛里塔尼亚,被称为理查特结构。这是一个圆形岩石构造,宽约50公里,为地形抬升和寝室造成的地貌。

  4、大蓝洞

  大蓝洞,位于伯利兹。这个水下洞穴宽320米,深125米,深受潜水者喜爱。它是伯利兹堡礁的一部分, 属于中美洲大堡礁系统。这个洞穴被认为在最近的冰河期形成,因为海平面变化石灰岩结构崩塌,记录了过去气候变化的钟乳石和石笋在洞穴中被发现。

  5、摩拉基大圆石

  ?

  摩拉基大圆石,位于新西兰。这些像巨大龟壳的球形卵石散布在新西兰的扣扣奇海滩。这些卵石由600万年以上的沉积物组成。碳酸盐包裹着内核,类似珍珠的构成。

  6、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这些彩虹山看起来像油画。甘肃省的丹霞地貌由白万年沉积的红色砂岩构成,看上去像分层的蛋糕。

  7、石林

  ?

  石林,位于中国广西。刀锋似的一组组石灰岩石,大多长度在10米以上,好像一片石头做的森林。石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70万年前是临时一片浅海,砂岩和石灰岩沉积在盆地,后来地质变化,盆地被推出水面,水和风把岩石侵蚀成现在的样子。

  8、月亮谷

  ?

  月亮谷,位于阿根廷。伊斯奇瓜拉斯托/塔兰穆帕亚自然公园地处阿根廷中部的沙漠地带,其中湖泊和沼泽中有大量的植物化石,一部分已经成为煤层,其他化石则完好的保留了植物原本的形状、脉络和纹理,在其他地区这种保存形式并不多见。在沉积物中最常见的是火山岩灰层,伊斯奇瓜拉斯托土地干燥,表面崎岖不平,人们称之为“月亮谷”。

  9、巧克力山

  巧克力山,菲律宾。保和省有超过1500个这样的石灰岩土堆,它们通常被草覆盖,但在干旱时节会变成褐色。

  O.1 贵州兴义万峰林

  万峰林景区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城南境内,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由近两万座奇峰翠峦组成。从海拔2000多米的七捧高原边沿和万峰湖北岸,黄泥河东岸成扇形展开,连绵至安龙、贞丰等地。西北高,东南低,向万峰湖、黄泥河倾斜。是中国西南三大卡斯特的地貌之一,堪称一座“中国锥形喀斯特博物馆”。

  NO.2 云南罗平峰林

  云南罗平峰林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中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第五名。这峰林美景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金鸡峰丛也成为海内外摄影家纷至沓来的一块摄影宝地和热土。这里岩溶地貌突出,盆岭相间,峰峦叠嶂,阳光下那锥状的山尖,雄关万道的气势,漳幽壑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写下“罗平著名迤东”的赞叹。

  NO.3 四川黄龙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与九寨沟毗邻。黄龙多喀斯特峡谷,空间多变,崖峰峻峭,水景丰富,植被繁茂。依谷底形态分,有丹云喀斯特溪峡,扎尕钙华森林峡和二道海钙华叠湖峡等数种。黄龙境内涪江江源为一主干东西树枝状水系,上游河床宽平,下游峡谷深曲,南侧支流平直排列,北侧支流陡曲排列,形成上宽下深、南直北曲的独特江源风貌。

  NO.4 广西漓江

  漓江是世界上风光最秀丽的河流之一,长160公里。漓江两岸的山峰伟岸挺拔,形态万千,石峰上多长有茸茸的灌木和小花,远远看去,若美女身上的衣衫。江岸的堤坝上,终年碧绿的凤尾竹,似少女的裙裾,随风摇曳,婀娜多姿。百里漓江的每一处景致,都是一幅典型的中国水墨画。漓江自桂林至阳朔83公里水程,是广西东北部喀斯特地形发育最典型的地段。

  NO.5 广西桂林阳朔峰林

  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被世人美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我们所说的漓江山水最精彩的一段则在阳朔境内,桂林其他县区也有数不胜数的美景等着我们前去浏览,龙脊梯田、兴安灵渠、猫儿山、资江漂流、五排河漂流、八角寨、宝鼎瀑布等都会为你带来更多的惊喜。

  NO.6 贵州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是黄果树的核心景区,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享有“中华第一瀑”之盛誉,是除尼亚加拉瀑布和维多利亚瀑布之外的第三大瀑布,国家首批5A级风景区。

  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以它为核心,共形成了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瀑布18个。1999年被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NO.7 云南石林

  石林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由岩石组成的“森林”,穿行其间,但见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云南石林喀斯特无论是类型分布的多样性、溶岩发育的独特性、地质演化的复杂性、岩石机理的美学性还是人文风情的融合性、入内观赏的通达性等等方面,在世界同类型喀斯特地区都名列前茅,尤其是石林有部分区域是石灰岩与玄武岩交叠覆盖演化成的地质地貌,更是世界罕见。

  NO.8 湖南张家界黄龙洞

  面积为14000平方米,已统计有石笋1705根。其中长度在0.5米以下的有936根,0.5至1米的有253根,长度大于1米的有516根;最高石笋“定海神针”19.2米,直径0.2至0.5米。被国家地理誉为“最美丽的旅游洞穴”。

  NO.9 贵州紫云格凸河苗厅

  面积为11.6万平方米。中法联合考察队在1989年于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格凸河上发现了世界面积第二大的洞厅,因当地居住苗族居民之故,取名“苗厅”。被国家地理誉为“最大的洞庭”。

  NO.10 宜兴善卷洞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奇洞、宜兴“三奇”之首。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长约800米, 全洞分上中下后四洞组成,洞洞奇异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中洞的狮象大场是一个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厅,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砥柱峰。

  地形崎岖,峰岭众多。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类型之多世界罕见。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石、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分布很广。据不完全统计,在总面积达200万平方千米的喀斯特地貌中,裸露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为13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碳酸盐类岩石总面积的1/7; 埋藏的碳酸盐岩石面积约70万平方千米。碳酸盐岩石在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但以桂、黔和滇东部地区分布最广。

  我国现代喀斯特是在燕山运动以后准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第三纪时,华南为热带气候,峰林开始发育;华北则为亚热带气候,至今在晋中山地和太行山南段的一些分水岭地区还遗留有缓丘-洼地地貌。但当时长江南北却为荒漠地带,是喀斯特发育很弱的地区。新第三纪时,中国季风气候形成,奠定了现今喀斯特地带性的基础,华南保持了湿热气候,华中变得湿润,喀斯特发育转向强烈。

  第四纪以来,地壳迅速上升,喀斯特地貌随之迅速发育,类型复杂多样。随着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气候带频繁变动,但在交替变动中气候带有逐步南移的特点,华南热带峰林的北界达南岭、苗岭一线,在湖南道县为北纬25°40′,在贵州为北纬26°左右。这一界线较现今热带界线偏北约3个纬度~4个纬度,可见峰林的北界不是在现代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我国东部气温和雨量虽是向北渐变,但喀斯特地带性的差异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受冰期与间冰期气候的影响。间冰期时中国的气温和雨量都较高,有利于喀斯特发育。而冰期时寒冷少雨,强烈地抑制了喀斯特的发育。但越往热带其影响越小。在热带峰林区域,保持了峰林得以断续发育的条件,而从华中向东北则影响越来越大,喀斯特作用的强度向北迅速降低,使类型发生明显的变化。广大的西北地区,从第三纪以来均处于干燥气候条件下,是喀斯特几乎不发育的地区。

  地球表面的地形分为:陆地地形、海底地形。

  陆地地形包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广阔,海拔低、起伏小、较平坦。(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平坦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

  丘陵——海拔较低,起伏不大,坡度较缓。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海底地形包括: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大洋中脊。

  (一)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是指大陆与大洋盆地的边界地。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以及海沟等海底地貌-构造单元﹐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延伸千余至万余公里﹐宽几十至几百公里。它现代分布于各大洋周围﹐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分布在古大陆与已经消失的古大洋之间的边界地带。大陆边缘可分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

  (二)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两侧,向外与大陆边缘相接。它是洋壳从洋脊向外迁移过程中形成的。这里构造运动相对平静,岩浆活动微弱,缺少地震活动。其中主要地貌类型有:

  l.海岭

  海岭是大洋盆地内部大型正地形的总称。

  其成因类型有火山海岭、断裂海岭和陆壳海台等。

  2.深海平原

  大洋盆地中被海岭分隔开的低地,又称海盆。平均水深5000~6000米,其原始状态为大约300米起伏的丘陵地形,主要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速率较慢,约0.2厘米/千年。

  3.海沟

  海沟在构造上是岩石圈板块相撞的产物。洋底一侧的洋壳以一定角度向大陆边缘一侧陆壳下面俯冲,在俯冲带位置上形成了海沟。与岛弧伴生,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围。

  (三)大洋中脊(洋脊)

  大洋中脊是洋底的重要地形,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脉,全长约80000公里。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均有分布,并相互连通。其上水深约3000~4000米。

  洋脊的地形较为复杂,由两列平行脊峰和中间的洋脊裂谷构成,并被一系列横向转换断层切断成不连续的段落。

  洋脊裂谷是地慢物质上涌地方,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新生代玄武岩岩浆喷发溢流活动带,是新洋壳形成地带,伴有频繁的浅源地震。当地幔物质上涌时,洋脊顶部受拉张而形成纵向的洋脊裂谷。同时,岩浆溢出,新洋壳不断地在中脊顶部形成,并不断向两侧扩展,因而离洋脊越远,洋底年龄越老。洋脊上缺乏深海沉积物,保存了熔岩溢流、火山喷发及转换断层所造成的原始地形。
此情形对大部分的腕表生产相当重要,但并非高阶腕表生产的标准。举例来说,在制造「极尽复杂」的腕表时,很难想像分工合作的情形。每一个制造环节是如此复杂、密不可分,以致于每次只有一位表匠能清楚知道每个细节。这就是为什么追求极致的表厂,在最后三个复杂设计中,维持「同一表匠」的作业模式。而在其他设计部分,才可以分工方式进行组装、校准、及装壳作业。

原创文章,作者:花好月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ngliangwangye.com/biao-120910.html

(0)
上一篇 2023年7月6日 03:51
下一篇 2023年7月6日 03:54

相关推荐